集神學與哲學於一身的牧者──林瑞隆牧師/鄭明敏牧師娘

林瑞隆牧師出生成長於基隆和平島,從小傍海而居,一生熱愛大海。他的母會是基隆正濱教會。大學期間對哲學產生濃厚興趣,於東吳大學法律系畢業後,進入台灣神學院完成道學碩士。自此一生沉浸於神學及哲學領域,樂此不疲,別人讀來頭昏腦脹的書籍是他工作之餘最大的休閒樂趣。

神學院畢業,先後受派至台北東門教會和宜蘭頭城教會服事。在東門教會五年期間,襄助臥病多年的主任牧師鄭連明,並經小會指派負責教會擴建工程,將原在臨沂街巷口的教會正門口,遷移至面對仁愛路二段的大馬路。在頭城教會服事期間,與東門教會鄭有田長老的女兒鄭明敏成婚,育有楷夫、毅夫二子。

1981年前往美國紐澤西Drew University(德魯大學)進修,專研神學及宗教研究,先後完成碩士、博士學位。並於1988年由美國長老教會紐頓中會(Newton Presbytery)封牧,成為美國長老教會紐澤西佳壇教會的首任牧者。

1990年,舉家回台,受聘於新竹聖經學院,歷任教務長、院長,同時擔任中原大學、明新科技大學等校兼任副教授,及台灣生命教育協會靈性輔導教師暨顧問等職。這段辛苦教學的期間,他享受與學生互動的激盪,也努力學習成為稱職的行政主管。學生和教職員對他均是敬畏有加,17年來他嚴謹、正直、堅守原則的處事態度,為他贏得高度肯定與敬重。

2007年由教學服事轉換至牧養教會,舉家南遷,成為台南東寧長老教會主任牧師。七年當中,他用學者治學的態度,以紮實的講壇信息和查經,栽培會友靈命成長,鼓勵教會向社區宣教,常說「教會要成為社區的燈塔」。他以獨樹一格卻發自肺腑的牧者關懷,與會友建立親人一般深刻穩固的連結,他的探訪原則為,以貧困弱勢者為優先。

2014年在意料之外,上帝帶領他回到傳道生涯的起點──台北東門教會,把牧會生涯至臻巔峰的最後三年奉獻於此。雖然清楚自己的使命與時間有限,他仍克盡全力,與眾會友一起努力,仰望上帝帶領,期望東門更加成為一間榮耀主名的教會。這段期間他很享受在東門學苑授課,他得以結合基督信仰與人生哲學,等同融合他的專業與興趣,以非教會用語教導傳授,如何讓教會信仰成為人生力量與指引。這期間與同在東門學苑開課的姚孟昌教授常有哲學思辨的交談,姚老師曾貼切的形容林牧師:「他是個認真的人,也是個堅持的人,這種人一定看很多事不順眼,也不好相處。可是我相信,他是一個好老師。」

林瑞隆牧師擅長以淺顯的語言闡述深奧的道理。例如,許多信徒一輩子誦唸使徒信經,雖滾瓜爛熟卻不盡然理解其中真意,他擷取其中的每句話發展為一篇講道,開宗明義的「我信」是第一篇,最後的「阿們」則是第十七篇。他以17篇系列講道,生動完整拆解這篇基要信仰告白,曾有會友聽完第五篇「聖靈感孕,童女所生」的講道後激動表示,這句困擾他多年的信仰告白終於有了意義。類似拆解式的系列講道還有主禱文、十誡、八福等,一句一講,內容紮實深入。

2017年9月30日,他盡程退休,在東門教會的最後一篇講道〈我們成了一台戲〉,道盡他40年來忠心愛主的謙卑服事。也感激東門學苑在他退休之際主動為他出版紀念文集,讓他有機會精選多年來散落週報內的眾多講道篇,集結成書。

林瑞隆牧師一生嗜書如命,大量的藏書既是珍寶,也成重擔。退休之際只好租下一屋容納藏書,也是明敏牧師娘口中的一屋子小老婆。他大半時間倘佯書海,廣泛涉獵各領域,以理性思辨觀察政治議題、窺探社會百態。他具有強烈的台灣意識,經常強調教會必須扮演政權與社會的良知,不畏向掌權者發出先知的呼聲。

生死學是他牧會晚期的鑽研重點。他常教導會友,生與死是極其自然的事,不足畏懼或避諱,死亡的過程形同搬家,離開世間的舊家,移往榮美的天家。面對忍受病痛的會友,他常說:「房子還沒蓋好不必急,蓋好了,自然就能搬往新家。」他以淺顯的字眼刻劃出人生終極的哲理,帶給許多會友平安與盼望。2019年3月30日,他在結婚紀念日當天安息主懷,他仍是以自己的話語讓痛失至親的妻兒得到安慰。

一位嚴謹敬虔服事上帝的忠僕、一位竭盡心力關顧羊群的牧者、一位忠誠顧家不擅表達的丈夫、一位時刻諄諄教誨兒子的父親,林瑞隆牧師其實很簡單,他是集神學與哲學於一身的牧者。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