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牧會展望

在六月的小會中,透過投票確認了主任牧師的續任案,首先,感謝上帝的帶領與恩典,在四年前經由小會的邀請以及會員和會的監選,讓我成為台北東門教會第八任牧師。再來,感謝許多長執兄姊的愛戴,讓我經歷這三年多的牧會生活,容許我可以慢慢成長,並且帶領教會繼續往未來邁進。或許,在牧會過程中,因著我的軟弱與不足,傷害到某些人,也特別用這個機會向他們說抱歉,盼望在主裡能夠被饒恕。

今年11月將會邁入第二個任期,在此必須向兄姊們闡述對於台北東門教會未來的想像與規劃。在四年前,為了因應監選時讓兄姊初步認識我,當時的小會便要求我寫一篇「牧會期許」。在這篇文章中,我就有提到我所認識的台北東門教會有兩個很重要的傳統~「重視上帝的話」以及「關懷弱小群體與教會」。這四年,我努力地維持這樣的傳統,包括認真講道、開設查經班以及讓需要的教會或機構來本會募款......等等,未來的東門教會發展也不會拋棄這兩個傳統,更盼望的是能夠做得更好。

除了維繫優良傳統以外,教會有許多事工的運作都已經進入相當成熟的階段,無論是姊妹團契、松年團契,或者是東門學苑、東門樂齡以及暑假兒少營......等等,除了繼續維持之外,仍盼望有一些突破或成長。不過,既然是成熟的事工,只要注意到同工的傳承與培養,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因此,教會的牧師團隊只要針對同工所提出的需要,提供協助即可。

另外,教會向下紮根的事工,包括主日學與少年團契,目前仍有許多長執同工投入其中,願上帝記念他們的辛勞。不過,因應時代的變化,可能必須持續做出某些的調整。教會所有的事工必須以「上帝的話語」為中心,當然也包括主日學和少年團契,而目前這兩項事工也都著重在聖經與信仰的教導。因此,接下來所要思考的,如何調整這兩項事工使其更加活潑與具有靈活性,以符合現代孩童、青少年的教育方式與需要,可能是當務之急。

除了上述以維持現狀,並加以改善或精進的方向與事工以外,不可否認地,教會仍有許多必須要改進的環節,期待能夠有所突破。其中之一就是「青年事工」,這裡指的是大專生以上至40歲左右的青年。首先,我們必須要認清一個事實,「少子化」以及所謂的「新興教派」確實帶走長老會青年,這使得許多長老會都面臨了教會老化的現象。不過,這樣的現象不能成為藉口,因為少子化只是青年總人口數下降,而不是「沒有」青年,只是可能因為「新興教派」投入大量資源發展青年事工,讓資源有限的中小型教會更困難去發展而已。

然而,我們教會的資源雖不能說充裕,卻因著上帝的恩典仍然夠用,因此,投入一些資源來發展青年事工是有可能性的。所以,接下來我計畫整合教會資源,包括牧者團隊的組成以及經費的籌措。目前,教會牧者團隊的配置有三位~主任牧師、關懷牧師、以及原住民堂牧師。因應布漾牧師即將於年底離職,在面臨尋找下一任原住民堂牧師的時候,必然要將青年事工擺在未來聘任的條件之一。近年來,在布漾牧師帶領之下組成了JS團契,目前有超過五位以上的社青或大專青年持續聚會與服事,其中的成員也持續參與教會的查經班。在這樣的基礎下,盼望接任的牧者不只是維持現狀,更要持續開發且拓展青年事工。

另外,年初委託王博賢傳道師開辦的「華語逐章逐節查經班」,參加此查經班的聚會人數約在15-20人之間,其中幾乎涵蓋所有的年齡層。不過,若仔細觀察,參加成員中有一定的比例為教會社青。一直以來,王博賢傳道師致力於大專青年事工,在學生畢業後仍持續關心其生活與工作,可以說他的關懷對象涵蓋大專青年以及社青。因此,盼望未來他能夠參與教會青年事工。初期規劃是以兼職的方式邀請他幫忙關顧教會青年,期待教會青年能夠在他的關顧之下漸漸認同教會,並且願意投入教會活動與事工。

因此,身為主任牧師的我接下來將會以符合台北東門教會的屬性以及需要為首要考量,來組織整個牧者團隊。第一,由於東門教會位處於都會區,且過去的傳統就是注重上帝的話語,因此,未來的牧者團隊必須在講道、查經、信仰教導上有更多的著墨,盼望能夠開設更多的信仰造就的課程,來建造與深化兄姊們的信仰;第二,在牧養關懷上,不只是停留在信仰的教導,也必須注重靈性上以及生活上的關懷與牧養;第三,在各個團契以及現有事工的延續,牧者團隊必然會持續牧養與關心,並在其需要上提供協助;第四,更重要的是,接下來的牧者團隊必須採分進合擊的方式,除了在各自負責的事工與群體上努力牧養,更必須同心為教會「青年事工」一起努力。

最後,期待兄姊們一起為教會未來的發展禱告,特別是在組織牧者團隊上能夠找到適合的牧者,並且多多參與教會所開設的信仰造就課程,最後期待以關心與奉獻來支持接下來所要進行的任何事工。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