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愛中被醫治

當教會內部發生了一些紛爭、衝突,總是讓我們感到憂心,若衝突擴大時,更可能讓我們感到心碎。有人選擇離開,轉換到其他教會,甚或有人就離開基督信仰,有人感到傷心而流淚禱告,祈求上帝憐憫。無論如何,總是會暗自問自己「這是我認識的教會嗎?我所委身的教會為何變得如此呢?」確實,原本應該充滿愛的信仰群體,卻可能因為其中有不同的觀點,或對教會所決定的是有不同的意見,互相抱怨、彼此攻擊,不只失去了愛,更可能帶來彼此的怨懟、仇恨。

事實上,回顧基督教會歷史,在信仰群體的紛爭是從來沒有消失過。即使《使徒行傳》第二章描述聖靈降臨在初代教會信徒身上之後,開始建立理想的教會生活,在其中敬拜上帝、過著彼此相愛的團契生活。然而,現實總是殘酷的,不久之後,就開始有人在奉獻上起了貪念,沒有奉獻所有應該奉獻的金錢。因此,必須面對一個事實,教會並不是已經實現的上帝國,而是在追求上帝國的路上,一起在生活上努力實踐上帝旨意的團契。

《約翰壹書》2︰18-25呈現出早期教會的紛爭,當作者提到「敵對基督者」出現,好像談論的是「世界的終局」,也就是末世的徵兆。實際上,他所指的是教會群體內部出現了曾經在他們群體之中,卻又離開他們的人。(約壹2:19)這些人在信仰觀點與教會大多數的人有所不同,他們是一群否認耶穌是基督的人(約壹2︰22),這觸動了基督信仰的核心。這必然帶來不同信仰觀點的紛爭,最終讓教會群體內部產生了分裂,彼此之間的關係遭受迫害。

相對地,那些留下來的兄姊,作者不斷強調要「認識真理」(約壹2︰20)以及要「謹守當初所聽到的信息」(約壹2︰20)無論是「真理」或「信息」,在《約翰壹書》中都是指向「彼此相愛」。因此,經歷了教會的分裂,作者鼓勵留下來的兄姊應該持續在愛中持守信仰,持續維繫彼此的關係。這也暗示那些選擇離開,造成教會分裂的人,不但切斷彼此的關係,更是「拒絕了聖父」也「拒絕了聖子」(約壹2︰23)更是否定他們與上帝、耶穌的關係。

不可否認的,當教會內部有紛爭之時,每位兄姐很難不去選邊站,即使站在中立立場,也很難不受到整體氛圍的影響。對信仰來說,教會發生衝突、紛爭,甚至分裂,是比任何地方發生同樣的事更令人感到失望。那是因為教會是一個以「愛」作為基礎的群體。因此,就如同約翰壹書的作者用比較極端的言語「敵對基督的人」來形容離開的人,表達出主動切斷彼此關係,也似乎斷絕了他們回歸教會的路,這絕對不是教會所樂見的。不過,可能是因為面對教會的分裂,讓他感到憂心,他激烈的表達出內心的痛苦。

然而,本文不是談論教會如何避免紛爭,反倒是如何健康地看待所發生的事件。面對衝突、紛爭甚是分裂,無論是憂心、氣憤、難過或悲傷,這都與失去彼此之間的愛有關。若沒有這些紛爭、衝突,不代表彼此之間真的有彼此相愛,有時只是相敬如「冰」而已。而如何面對這種不好的情況,恢復彼此之間的關係,只有從「愛」開始。因為只有愛才能醫治在過程中所受到傷害,有只有愛才能讓人重新建立關係。

我們是有限的人,無法避免發生紛爭、衝突,但我們可以選擇不讓愛中斷。在衝突、紛爭中為彼此禱告,並且願意傾聽彼此的心聲,交流彼此的觀點與意見。在愛中被醫治,讓我們不再陷入「誰對誰錯」的辯論之中,而是讓上帝的愛修復我們的心靈。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