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不再哭泣

成人主日學《士師記》查經班已經開始了,在三週的課程中,從簡單介紹《士師記》開始,到目前已經查完第一章,進入第二章。就如一位認真的姊妹,在正式查考《士師記》的時候,曾跟我分享說「牧師,我本來想說查考之前,先閱讀經文一下,但看沒幾章,我就想算了,還是等查經班上課完再說。」確實,《士師記》第一章,除了傳統上舊約被認定的打打殺殺,還有很多的支族名稱、地名以及迦南民族,確實是很難閱讀以及消化的經文。對於一些困難的事,台語諺語總是說「頭過身就過」,閱讀聖經也是如此,萬事起頭難,相信《士師記》查經班將越來越有趣。

[閱讀全文]

在改革與傳統之間

最近,基督宗教界最重要的大事,那就是在2025年5月8日,經歷選舉教宗會議中的第四輪投票中,已經選出接替前任教宗方濟各的新任教宗~良十四世(Pope Leo XIV)。在前任教宗蒙主恩召後,新任教宗的人選就備受矚目,許多談論人選的文章或新聞,都將焦點放在「承繼方濟各路線」或者「反對方濟各路線」之爭。

[閱讀全文]

「青年主日」有感

上週,教會舉行了「青年主日」禮拜,在禮拜中,看見許多青少年、青年一起服事、一起敬拜,讓這場禮拜充滿了年輕的氣息,也讓兄姊看見教會的未來。就如青少年團契獻詩所唱的詩歌《恩典之路》,「一步又一步,這是恩典之路,祢愛、祢手,將我緊緊抓住;一步又一步,這是盼望之路,祢愛、祢手,牽引我走這人生路。」在感動之餘必須為他們禱告,盼望將這些年輕人放在上帝的愛中,讓祂親自引導他們走上恩典之路。

[閱讀全文]

如何面對聖經中令人不安的經文

上上週三,「使徒行傳查經班」發生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早上班以及晚上班對於相同經文卻有完全相反的回應。當週查考經文來到了《使徒行傳》第五章,記載亞拿尼亞夫婦賣了一部分的田園要奉獻給教會,卻沒有照著聖靈感動奉獻所有金錢,導致夫婦相繼而死。參與早上班的某位姊妹就發出疑問,認為上帝以及彼得怎麼那麼殘忍,亞拿尼亞夫婦只是犯錯,沒有給予悔改的機會就被「懲罰」而死;晚上班的某位姊妹卻認為自己在同段經文中看到公義的上帝,這種信仰觀點反倒是讓她願意信靠上帝的原因。這兩位姊妹所回應的,沒有誰對誰錯的問題,而是讓我們再次看見上帝的道是活潑的,同段經文卻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及省思。不過,除了有趣的現象以外,卻也讓我們再次去思考,聖經經文中讓人感到不舒服的地方,特別是舊約中有許多戰爭、暴力的描述,其中有些還是上帝所允許的。

[閱讀全文]

從敗壞到盼望:《士師記》的信仰提醒

許多基督徒都不喜歡讀舊約,除了繁雜的律法規定以外,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舊約故事中有許多的打打殺殺,甚至也有上帝允許的戰爭......等等,往往讓人感到害怕或殘忍。而《士師記》可說是其中的代表,接下來的成人主日學查經班正是要查考這個經卷。

[閱讀全文]

空墳墓的記號

2019年電影《教宗的承繼》(The Two Popes)是述說2013年天主教發生一件大事,原本的教宗本篤十六世以他年事已高,健康欠佳為由,突然宣布在生前退位。這對於天主教來說是一件令人震驚的事,因為通常被選為教宗就是終身職,直到蒙主恩召那天為止。在電影中,談到本篤十六世辭職之前,找來後來被選為下一任教宗的方濟各到梵蒂岡見面,其中有許多的互動和深刻談話。從信仰立場來說,他們兩人是截然不同的,本篤十六世是堅決為信仰體制的神父,而方濟各恰好相反,他處處表現出相當親民,懂得信徒軟弱的神父。不過,在靈性經驗上,卻都曾有聽不見上帝聲音的時候。

[閱讀全文]

經文:馬太福音27:62-66

當耶穌死後,似乎失去所有的盼望,或許有人會問門徒們為什麼如此天真,浪費三年時間追隨自稱彌賽亞的耶穌呢?當然,耶穌似乎是與眾不同,他們認為祂是真正的救主基督。但他們也見過其他自稱是猶太人期待已久的彌賽亞,最終的結果都是死。就如同公元前4年,大希律的前奴隸西蒙就自稱自己是彌賽亞,最終被斬首。就如新約學者N. T. Wright指出「一切都沒有改變,又一位年輕的領袖殘忍被殺。......凱撒卻還在他的寶座上,一如往昔,死亡掌握最後的話語權。」

[閱讀全文]

經文:馬可福音15:1-15

在生活中,「選擇」並不是一個簡單的課題,有時,遇到「兩難的選擇」,選擇為了理想而工作,可能必須要冒險,選擇穩定的工作,可能必須忍受無趣的感受。不過,做出選擇的同時,其實就是一種表達自我意志的時候。對哲學家齊克果來說,他認為一個人做出選擇,就是選擇成為什麼樣的人,展現出什麼樣的特質,造就怎樣的自我。這意味著,當做出選擇的時候,便揭露了我們的價值觀、信仰與內心真正的渴望。在耶穌受難的那一天,一個看似簡單的選擇擺在眾人面前,釋放「耶穌」還是釋放「巴拉巴」,卻是人生不簡單的課題。因為這不只是歷史上那些群眾的選擇,更是在我們心中提出一個問題,你真正渴望怎樣的救主呢?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