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教會是上帝的禮物~ 《土地神學》第五章讀書心得

對於舊約來說,土地是上帝所賞賜的,人只是管理者而已。而教會也是上帝所賞賜的,我們只是受上帝所託負責管理教會。

Brueggemann所著作的《土地神學》第五章〈從你弟兄中立一人〉中,開始談到以色列進入迦南地之後,他們生活在上帝所賞賜的土地上,他們開始思考要建立怎樣的制度來管理。從以色列的歷史來看,當他們離開埃及,在曠野流浪,最終定居在迦南地,這是上帝的「應許」實現的過程,也是從沒有土地進入擁有土地的生活;不過,後來,他們卻經歷了從擁有土地邁向失去土地的過程,也就是他們後來被擄到巴比倫。以色列被擄的原因,在許多的先知書中,都清楚地指向他們並沒有好好管理這塊土地。因此,如何正確管理土地是他們在迦南地的重要課題。

[閱讀全文]

駕馭權力或被吞喫~ 電影《緊急狀態》觀後感

印度電影《緊急狀態》描繪了印度史上最具權勢的女性總理英迪拉甘地夫人興衰起落的故事。特別是聚焦於她在1975年至1977年期間所實施長達21個月的「緊急狀態」,在這期間,其高壓統治引起不少的民怨。

[閱讀全文]

2025年兒少營之回顧

每年暑假,教會的重頭戲「台北東門兒少營」終於在過去的一週登場。今年總共吸引了一百名以上的國中小學生報名,超過原本設定的人數,一直到開始的前幾天,仍然有許多家長透過各種不同的管道希望報名。過去,教會所舉辦的兒少營都是許多教會趨之若鶩,希望共同參與的盛會。經過疫情的影響,以及台灣社會少子化的現象,讓各個教會越來越難辦理大型的暑期活動。而今年,即使沒有回到過去的盛況,卻也吸引許多的學生參與,實在是令人鼓舞的一刻。

[閱讀全文]

最近,在Netflix看到一部印尼電影《情投意不合》,是改編自印尼知名作家Habiburrahman El Shirazy所著的小說《Hati yang Dijanjikan》。這部電影除了談論年輕人的愛情以外,更是從伊斯蘭教信仰的觀點,談論「真主」怎麼去影響或帶領人的生活。除去了不同宗教信仰的背景,基督徒確實可以在這部電影中得著信仰的啟發,特別是在生命面對各種挑戰與抉擇中,在積極作為與等待上帝旨意之間如何平衡,是基督徒生活的重要課題。

[閱讀全文]

在舊約中,擁有土地的人是必須連帶有其責任與使命,就是路加福音12:41-48有關財產、主人和管家的記載,而擁有土地的人必須負起「好管家」的責任。對進入土地的以色列人來說,遵行「妥拉」的規定,就是負起「好管家」的責任。(書1:7-8)「妥拉」是以色列人學著過蒙恩生活的管道,因為遵行妥拉就得享「成功」與「興盛」。而「土地」相對於我們的意義,就是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包括資源、財富、恩賜、能力......等等,或許這些是我們努力得來的,卻也是上帝所賞賜的。如何按照信仰的教導去管理這些「土地」的好管家,那是我們應該負起的責任,也是我們可以享受「成功」與「豐盛」之道。

[閱讀全文]

近鄉情卻~ 《土地神學》第四章讀書心得之一

「近鄉情卻」是一種快要達到目標或理想時,心裡產生一種畏懼或者是莫名的情緒,有時,這種情緒會導致前功盡棄,到手的天鵝飛走了。就如同在桌球場上,有時候比數已經來到10:5,只差一分就能夠打敗對手,卻因為近鄉情卻的情緒,打球開始太過於保守,導致最後被逆轉。

[閱讀全文]

得著救贖的真義

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有一句很有名的話,卻又常常被誤解,他說「做一個罪人,大膽地犯罪,但更大膽地相信基督。」乍聽之下,這句話好像在鼓勵人去犯罪,但路德真正的意思恰恰相反。他要我們明白:我們都是罪人,不可能靠自己的行為來稱義。這讓我們可以更勇敢地面對自己的錯,勇敢地相信,唯有倚靠耶穌基督,才能得著赦罪與平安。

[閱讀全文]

韓國參訪心得

上上週,我受中會委派至韓國,參與「七星中會與韓國首爾北中會宣教交流」。有些人誤以為我是去參加所謂的「訪韓盛會」,與台灣其他教會的牧者、兄姊去參加大型教會的禮拜或者禱告會,其實不是,這次最大的任務就是參訪七星中會結盟為「宣教夥伴中會」的韓國首爾北中會。其中的行程,包括參訪總會、中會,以及中會屬下的教會、機構,並針對兩中會的宣教交流舉行座談。整個參訪期間,除了增進兩中會的了解,並規劃讓兩中會底下的機構、教會互訪、交流以外,在參訪機構與參與不同教會的禱告會與主日禮拜,可以說是收穫滿滿的一趟旅途。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