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之間----我的攝影經驗(續)/許大雄
作者:東門教會 日期:2013-10-13 23:17
急診室中,需要主/林天賜
作者:東門教會 日期:2013-10-13 23:16
邱淑貞牧師來鴻
作者:東門教會 日期:2013-10-06 17:05
憶兒時馬尼拉死裡逃生(二)/黃東昇
作者:東門教會 日期:2013-10-06 17:04
二、馬尼拉開創新天地(1940)
家父在東京慶應醫學部完成學業及婦產科訓練後就於1938年5月搬回故鄉台南,此時還不能決定在何處開業。剛好當時家父的姑表妹(黃鶯女士)及她的丈夫(張海籐醫師)兩位眼科醫生在馬尼拉己開業幾年,業績非常好。他們說馬尼拉醫生治療患者的報酬比台灣至少好五倍,上班方式採納美國式,每週開業五天,每天看患者八個小時。家父另外一位遠親(張招弟女士)幾年前由台南嫁到馬尼拉,丈夫是當地華僑盧遠綏,是一位米商,他的工廠將粗糙米處理成白米,招弟姑也非常歡迎我們搬去馬尼拉。由於他們的鼓勵,家父就動心、決定嘗試到馬尼拉。他於1939年底,獨自先到馬尼拉參加醫生執照的考試。很幸運,一年後拿到執照,全家三口於1940年冬天搬到馬尼拉。
家父在東京慶應醫學部完成學業及婦產科訓練後就於1938年5月搬回故鄉台南,此時還不能決定在何處開業。剛好當時家父的姑表妹(黃鶯女士)及她的丈夫(張海籐醫師)兩位眼科醫生在馬尼拉己開業幾年,業績非常好。他們說馬尼拉醫生治療患者的報酬比台灣至少好五倍,上班方式採納美國式,每週開業五天,每天看患者八個小時。家父另外一位遠親(張招弟女士)幾年前由台南嫁到馬尼拉,丈夫是當地華僑盧遠綏,是一位米商,他的工廠將粗糙米處理成白米,招弟姑也非常歡迎我們搬去馬尼拉。由於他們的鼓勵,家父就動心、決定嘗試到馬尼拉。他於1939年底,獨自先到馬尼拉參加醫生執照的考試。很幸運,一年後拿到執照,全家三口於1940年冬天搬到馬尼拉。